刘喜发
说实话我根本没有想到老师会走得这么快,之前知道老师生病了一直想来看他,但因为工作繁忙还没有来得及回长春看望老师就收到了老师仙逝的噩耗。
我对老师的认知是从敬仰开始的, 1982年我大学毕业以后在一个师专教书,用的第一本教材就是我们老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那个时候起我就非常敬仰老师。后来研究生毕业在吉大工作了几年,感觉到自己的党史知识还很欠缺,科研能力、教学水平都不高,就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1991年我和鲁广锦师兄一起拜入老师门下。从那时起到现在将近30年了,我一直受到老师的关爱、指导和教育。1991年我们入学不久就发生了苏联解体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说实话,那时候的我们自己也年轻,当时还是有许多困惑的。拜到老师门下后,老师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仰,特别是那种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和坚守,深深地影响了我,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非常之大,也使我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后来我自己渐渐地感觉到(包括我当了老师,做了党校的领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讲的东西,如果你自己不信,想骗大学生信,想骗别人信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强调要坚决反对做两面人、两面派。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有些学者讲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样,表里不一,是典型的两面人,完全放弃了党性原则。而我们的老师是将他的信仰、信念融入到生命中,毕生以行动践行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这种境界和追求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我1994年博士毕业以后在吉大做了马列教研部的副主任,当时老师就跟我讲:“你一定不要骄傲!做官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首先还是要做好人!做人、做官、做学问都是一致的。”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之深。我在吉大工作时因为离老师家比较近,所以经常会到老师家去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并随时向老师求教一些学术问题。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指点,对我业务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2000年我参加南京市面向全国的公选获任为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临行前去向老师辞行,老师还是跟我讲做官首先是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老师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离开长春之后这些年我经常打电话给老师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老师仍如我在长春一样给我指导,这些就好像发生在昨天。离开长春18年,我先后七次回长春来看望老师,包括老师85周岁、90周岁生日的时候都回来给他祝寿,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次回来却是参加他的追思会。
我们作为共产党人,需要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与信念。老师他是用学术讲政治,他说空头政治是没有人信服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他做学问也是和我们党的理念非常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是无缝对接。我相信我的师兄弟们可能都跟我有同感,老师他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学问,怎么工作,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大学需要有大师,我们老师郑德荣先生就是当代中国中共党史学界的大师!我认为郑老师是当代中国继胡乔木、胡绳、胡华之后的中共党史研究第一人。
我觉得我们东北师大在国际、特别是国内之所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有一批像我们老师这样的大师。
郑德荣老师永垂不朽!
(作者为郑德荣先生1991级博士生,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市行政学院副院长)